今天是:
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阅读  次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安徽大学:探索特色育人之路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表日期:2024年03月19日 发布部门:

经济学专业是安徽大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其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李扬、顾海良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扎根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立足中国情境和中国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区域发展、强化交叉融合、拓宽国际视野”的专业建设理念,深化思政元素与专业培养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与课堂融合、校企政融合以及安徽区域发展与国际化融合,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育人网络,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与时俱进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搭建思想政治育人、专业认知育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四年不断线”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实践”的思政教育内容,设立“课内+课外”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块,建设“校内+校外”的思政教育实践,采取“自主+引导”的德育教学方式。厚植家国情怀,融入红色与劳动教育,形成“红色基因与学科优势”双核无缝融合夯实建设路径。目前建立了包含安徽大学首个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1年获批为省级实践基地)在内的3个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4个红色教育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将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思政实践中,赋能思政实践育人取得新实效。

因势而行 打造特色化课程体系

在传统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开设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充分利用经济学科优势,采用专题讲座、讲习班、编著教材等形式全方位持续推进理论和实践进课堂,打造蕴含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安大”特色课堂体系。

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方位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进入课堂、编入教材,夯实课程体系。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金课课程群;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政治经济学,强化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教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新兴学科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Python机器学习应用等跨学科课程;开设经济学系列前沿讲座课程,充分融入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目前学院拥有国家一流课程、省级教学示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省级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及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为建设特色化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协同育人 创新国际化培养路径

围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安徽区域发展需求,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融入课堂,不断完善政企校立体化交融的协同育人和国际化融合机制。

深化校企融通,共同构建“调研+研究+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共建研究院、典型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为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搭建“立交桥”,实现研学实践全覆盖,推动理论与实践、学术和政策的有机结合。开展乡村振兴、基层调研等多形式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群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主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实务部门、国内与国外“双协同”。加强国际项目交流、互派交换生、出国深造等国际化交流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竭诚奉献,开拓进取,以全面素质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推进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经济学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1-9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建议使用IE4.0及以上版本, 1024 x 768 分辨率
Copyright © 2013嘉兴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