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阅读  次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三峡大学:提升服务品质 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20日 发布部门:

三峡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宜昌、融入三峡、服务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学术立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三大战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目前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按照“13836”总体工作思路,落实“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自然科学强基计划和人文社科振兴计划,优化政策体系,加强平台建设,有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修订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学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极大释放政策红利,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团队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管理办法确定以技术许可或转让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由完成人为主实施转化,转化净收益的4%归学校所有,转化净收益中的96%归完成人所有;由完成人转让给在校学生用于创新创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的1%归学校所有,其余99%的转化净收益归完成人所有。

学校突出知识产权转化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人才评价等方面的运用,在大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对专利授权以及转化进行明确的要求,在校级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等人才评价体系指标中也列出专利授权及转化情况指标条件。由此,确保各部门相关政策协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运用相关政策的红利效应。

加强平台建设 夯实创新成果产出基础

学校积极申报国家、湖北省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平台。2015年、2020年先后获批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个国家级平台,拥有湖北省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基地,牵头成立“宜荆荆恩”高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另外,学校还拥有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宜昌)基地等知识产权培训机构,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平台体系。

学校积极建设成果转化展厅,出台《三峡大学优秀科技成果遴选与示范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大投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包括滑坡涌浪与链生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基地、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等,夯实高价值专利产出基础。

转化办上下联络 内外联动抓对接

近年来,三峡大学积极与湖北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宜昌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联系,全面掌握专利转化最新指导思想、文件精神、主要任务、实施路径、工作流程等信息,推动转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引入三峡专利事务所、华智众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对专利进行分级分类,对二级学院及众多科研团队专利转化政策及开放许可流程进行宣讲。转化部门围绕专利开放许可工作,定期将开放许可专利信息汇总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在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上展示发布,扩大受众面、提升成交率。

学校积极举办线下区域专利供需拍卖会,先后参加北京、武汉、郑州、宜昌、恩施等相关专利供需对接会10余次。其中,“GCR淡水生态修复技术”“大型混凝土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布和宣传推介新闻,点击量突破100万次;“泥零”固化剂、大水深剖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WQPS)等新技术新产品因具备优越技术特性在对接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持续优化服务 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三峡大学在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现有有效发明专利2700余件,2022年发明专利位列国内高校发明专利500强第75位。学校培育的植被混凝土/植生水泥土生态修复技术多次入选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培育的专利群“一种从酵母细胞中制备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方法”也获得了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第三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

未来,三峡大学将继续发挥专业与人才优势,在搭建平台、促进对接、优化服务上,强化联动合作,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转移转化能力,推动“知产”变“资产”,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及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2023122303版)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建议使用IE4.0及以上版本, 1024 x 768 分辨率
Copyright © 2013嘉兴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