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本研究 > 正文
阅读  次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排行榜“盛行”——从国际化标准到自主引领

发表日期:2022年02月21日 发布部门: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在排行榜“盛行”的大背景下,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国际化标准与自主引领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明确的是,排行榜与国际化标准之间并不是等号。对各种各样的排行榜,都应该辩证地看。对待排行榜,现在“盛行”的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对自己有益的,不管其是否权威、是否科学、是否可信,也会大肆宣扬;对自己不利的,从不认真查找短板,抓紧整改。事实上,排行榜之所以“盛行”,是因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要把排行榜当成一面“镜子”,当成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另一方面,国际标准要与自主引领有机结合。在改革发展创新中,高校既要参考国际化标准,更要得体适度地自主引领。在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任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情、社情、校情,作出一系列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但自主引领绝不等于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要把自己主动置身于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否则,“坐井观天”式的自主引领只能将自己引向歧途。

杨敏(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长期以来,包括大学排行、学术排行等在内的各类榜单都被西方定义,体现了西方的价值和标准。我国各行各业长期坚持“与国际接轨”,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但是,对各类排行榜趋之若鹜,就会进入过犹不及、削足适履的误区。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排行榜并非一无是处,但它只是一种量化评价的参考,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并不是要反对一切“排行”、反对一切量化考核,而是要立足实际,制定本土化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标准从“国际化”到“自主化”的转变。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立足中国大地干事业,同时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当前,各领域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领域都在探索如何“破五唯”,破除对排行榜的“迷信”。破的关键,就是能否真正做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田阳(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

各种大学排行榜日益“盛行”,然而,由于评价体系设计、指标选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排行榜产生出不同的排行结果,需要我们科学统筹学术逻辑和国家需求,科学辩证推动大学质量评价,进行深入思考。一方面,从学术逻辑的维度来看,国际上对学术成果认定等形成了一系列通行标准,我们应以宽广的国际视野进行充分借鉴、采纳和运用,丰富评价标准的国际融通性。同时,我们应加强与现有国际主流学术排行机构的交流合作,为国际标准的制定优化作出中国贡献,助力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从国家需求的维度来看,我们要坚决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国家导向,从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等综合性贡献度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国情、教情的服务国家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引领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心无旁骛地抓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建设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排行榜“盛行”,反映在教育上,或异化为“名利场”,或迷失于“国际轨道”,失去教育应有之大气、定力和职能,须重构教育评价体系,改善教育发展生态。应以“四度”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一是以政治的高度看教育,强化教育自立。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应立足“两个大局”,着眼“两个大计”,心怀“国之大者”。二是以历史的厚度看教育,激发教育自强。应从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史、百年大党和“两个百年”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纵深,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洞察教育现象,探寻教育规律,建设教育强国。三是以哲学的深度看教育,增进教育自力。教育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坚持辩证思维、系统观念审视教育问题,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以文化的温度看教育,厚植教育自信。应坚守人民立场考量教育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德立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五育融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10期)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建议使用IE4.0及以上版本, 1024 x 768 分辨率
Copyright © 2013嘉兴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